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英语

水杨酸英文,如何从柳树叶中提取水杨酸

  • 学英语
  • 2025-01-15

水杨酸英文?中文名称:水杨酸 英文名称:salicylic acid; SA 其他名称:邻羟基苯甲酸 定义:植物体内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,由苯甲酸经过羟基化反应生成,或由反式肉桂酸通过侧链β氧化生成。在植物体内,水杨酸以游离态和糖苷形式存在,具有生理调节作用,如诱导植物开花和增强抗病性等。那么,水杨酸英文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水杨酸

水杨酸的化学名称为邻羟基苯甲酸,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品。贴近生活的用途常见为生产阿司匹林、香精等。用在化妆品中可能是为了杀菌、防腐、配制香精、增加某些有机物与化妆品基质的溶解度等。如果没有过敏反应,对人体没什么危害。

15%壬二酸可以天天用吗

水杨酸

水杨酸;2-羟基苯甲酸;2-Hydroxybenzoic acid;Keralyt;Occlusal;Verrugon

分子式 C7H6O3

分子量 138.12

CAS号 69-72-7

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,无臭,味先微苦后转辛。熔点157-159℃,在光照下逐渐京变色。相对密度1.44。沸点约211℃/2.67kPa。76℃升华。常压下急剧加热分解为苯酚和二氧化碳。1g水杨酸可分别溶于460ml水、15ml沸水、2.7ml乙醇、3ml丙酮、3ml乙醚、42ml氯仿、135ml苯、52ml松节油、约60ml甘油和80ml石油醚中。加入磷酸钠、硼砂等能增加水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。水杨酸水溶液的pH值为2.4。水杨酸与三氯化铁水溶液生成特殊的紫色。

用途;水杨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。在医药工业中,水杨酸本身就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消毒防腐剂。作为医药中间体,它可用于合成抑氮磺胺(Salazosulfanilamidum)、水杨酸偶氮磺胺二甲嘧啶(Salazosulfdimidine)、解热止痛药阿司匹林(Aspirin)、水杨酸钠(Natrii salicylas)、水杨酰胺(Salicylamide)、乙氧酰苯氨(Ethoxybenzamidum)、扑炎痛(Benorylatum)、二氟苯水杨酸(Diflunisal)、水杨酸萘酯(Salinaphtol)、乙酰水杨酰胺(Salacetamide)、罗匹宁(Lopirin)、芬胺呋(Fenamifuril)、沙利芬(Saliphen)、醋醚水杨胺(Salicylamid-o-Essigsaure)、如芦伐腙(Ruvazone)、阿尼拉酯水 杨 酸(Salicylic acid),又称为B氢氧基酸(BHA)、B柔肤果酸。

果酸换肤6次后的效果

水 杨 酸(Salicylic acid),又称为B氢氧基酸(BHA)、B柔肤果酸。

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状物,存在於自然界的柳树

皮、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。Salicylic取自拉丁文Salix,即柳树的拉丁文植物名。水杨酸具有优秀的「去角质、清理毛孔」能力,安全性高,且对皮肤的刺激效较果酸更低,因而成为保养品新宠儿。水杨酸可以淡化色素斑、缩小毛孔、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效果。

水杨酸在皮肤美容的历史

最近常听到的广告流行语,像是:「老旧的角质去掉了,毛孔看不见了」、「我就是有办法白回来」等,让爱美的人士趋之若鹜。而号称可以造成这些神奇效果的主角就是水杨酸。 虽然最近拜传媒之赐,大家开始对水杨酸耳熟能详,但事实上水杨酸是一种非常老资格的皮肤用药。早期水杨酸是用来软化硬皮或溶解角质的药物,和美容一点也扯不上关系。

1997年Kligman医师在美国皮肤外科医学杂志上发表,以30%高浓度的水杨酸作为化学换肤的药剂,可达到和70%果酸换肤相同,淡化色素斑、缩小毛孔、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多项效果。从此以后水杨酸声名大噪,咸鱼翻身。有别於果酸AHA的化学结构,水杨酸Beta Hydroxy Acid(简称BHA)以全新的名称-B柔肤酸,在美容抗老医学界掀起一阵不小的涟漪。

水杨酸简称SA

1、水杨酸(Salicylic Acid):能去除老化角质堆积,改善皮肤纹理;能渗透毛囊,有效地干燥面疱的化脓部位。有许多抗痘产品都含有水杨酸。相较于果酸,水杨酸对皮肤的刺激性较低。

2、敏感皮肤不要用,因为会过敏

对皮肤有抗痘美白的效果。

3、

水 杨 酸(Salicylic acid),又称为B氢氧基酸(BHA)、B柔肤果酸。

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状物,存在於自然界的柳树

皮、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。Salicylic取自拉丁文Salix,即柳树的拉丁文植物名。水杨酸具有优秀的「去角质、清理毛孔」能力,安全性高,且对皮肤的刺激效较果酸更低,因而成为保养品新宠儿。水杨酸可以淡化色素斑、缩小毛孔、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效果。

水杨酸在皮肤美容的历史

最近常听到的广告流行语,像是:「老旧的角质去掉了,毛孔看不见了」、「我就是有办法白回来」等,让爱美的人士趋之若鹜。而号称可以造成这些神奇效果的主角就是水杨酸。 虽然最近拜传媒之赐,大家开始对水杨酸耳熟能详,但事实上水杨酸是一种非常老资格的皮肤用药。早期水杨酸是用来软化硬皮或溶解角质的药物,和美容一点也扯不上关系。

1997年Kligman医师在美国皮肤外科医学杂志上发表,以30%高浓度的水杨酸作为化学换肤的药剂,可达到和70%果酸换肤相同,淡化色素斑、缩小毛孔、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多项效果。

水杨酸英文缩写

水杨酸——一种新的植物激素

一个世纪以前,美洲印第安人和古希腊人独立地发现柳树叶和树皮能治痛症和发热。1928年从柳树皮中成功地分离出水杨苷。水杨酸是从柳树皮分离出的活跃成分。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就是我们医药上常用的阿司匹林。

近来研究发现包括水稻、大豆、大麦等作物在内的34种植物叶片和生殖器官含有水杨酸,含量大于1μg/g鲜重,说明它在植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。在产热的植物花序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坏死部分含量更多。

著名生物学家拉马克在1778年首先叙述植物(如海芋属)发热。现在知道许多科(如天南星科、番茄枝科、马兜铃科、睡莲科、棕榈科)植物都会发热。热是从哪里来的?据研究,热是从线粒体中抗氰呼吸的非磷酸化作用的电子传递途径产生,也可从交替氧化酶的活化以及糖酵解和三羟酸环有关酶的活化,使底物产生代谢的“爆炸”而放热。比较典型的报道是海芋开花时,花序的温度比环境的温度高15℃。温度上升和体内的水杨酸含量有关。一种百合开花时,温度上升12℃,体内水杨酸含量增加100倍左右。外施水杨酸(13ng/g鲜重)也使植物发热。早在60年代,有些学者提出植物发热的物质叫做“热素”。到1987年用质谱分析手段,知道“热素”就是水杨酸。

以上就是水杨酸英文的全部内容,水杨酸英文名:salicylic acid,又称邻羟基苯甲酸,分子式C6H4(OH)(COOH),分子量138.05,白色结晶,针状或粉状。比重1.443,熔点156℃~159℃。溶於乙醇、乙醚、丙酮、松节油。 水杨酸的衍生物很多,其中之一就是医学上常用的老药阿斯匹灵。

猜你喜欢